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中医学

中医学专业

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本硕连读,学制8年,一本招生)

一、专业关键词

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吉林省“十二五”特色专业、吉林省特色高水平A类专业、学校优势和重点专业。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吉林省世界一流学科培育计划。

二、数字解读

双聘院士1人、国医大师4人、全国名中医4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3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29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3人、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先进个人1人、国家青年岐黄学者2人、终身教授5人、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2人、长白山技能名师2人、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高等教育专家1人、吉林好人·最美教师暨黄大年式好老师1人、省市名中医65人、博士生导师60名、硕士生导师227名。建有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拥有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3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4个,全国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1个,省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21个。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长春中医药大学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教育部中医学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4人,三等奖2人次,省级智慧课堂创新大赛一等奖1人,三等奖3人,近5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教学教改课题192项。

三、培养目标及模式

培养目标:本专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医药事业和健康产业的发展,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掌握扎实的中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中医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掌握良好的外语知识,具备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临床中医师;达到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水平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能够独立、规范地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诊治工作,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中医学应用研究型人才。

培养模式:该专业实施分阶段管理,学制8年,由5年本科教育和3年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构成。完成5年本科学习并考核合格后,进入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的3年中医硕士专业学位阶段学习。本科阶段按照本科5年制管理办法执行,硕士阶段按照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定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定执行。

四、主要课程

本科阶段:相关课程包括中医基础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医古文;经典课程: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温病学;西医基础桥梁课程: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诊断学;中医专业课程: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伤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急诊学;西医临床专业课程: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传染病学、医学人文等。

研究生阶段:相关硕士学位课程,主要包括:医学统计学、科研思路与方法、中医经典课程(伤寒论、黄帝内经、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科研思路与方法、中医内科学及研究进展、中医外科学研究进展、中医妇科学研究进展、中医儿科学研究进展、骨伤科学研究进展、眼科学研究进展、耳鼻喉科学研究进展、针灸学研究进展、推拿学研究进展、康复学基础与临床、名家经典导读、名医医案解析;33个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要包括: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骨伤科、中医五官科、针灸推拿(含康复)、急症等临床实践能力类的科目。

五、专业优势及特色

专业优势:中医学专业是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吉林省“十二五”特色专业、吉林省特色高水平A类专业、学校优势和重点专业。具有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吉林省世界一流学科培育计划。

该专业开办于1958年,经过65年的发展历程,积淀了厚重的历史底蕴,人才辈出,享誉医界。以双聘院士仝小林,国医大师任继学、刘柏龄、王烈、南征为旗帜,以全国名中医黄永生、南征、赵文海、王檀,长江学者王檀为领军,建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个、重点研究室2个,省级科研平台37个,主持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专业拥有的平台包括:首批国家临床研究基地(中风、冠心病)、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单位、国家中医区域诊疗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单位、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中心、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国家中医紧急救治中心等。

专业特色: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秉承“筑基精术、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实施优才教育。本专业设置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课堂教学与网络通识课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相融合的课程体系;打造任课教师、学生辅导员、本科生导师、研究生导师、临床带教教师为一体的教学团队;实施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突出中医经典传承、突出中医临床思维培养、突出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实践教学体系。

六、学历学位及资格证书

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学生完成全部的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的训练,考核合格,通过论文答辩,准予毕业,颁发医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医学硕士毕业证书;符合医学学士学位、中医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条件者,颁发医学学士学位证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证书。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间,参加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者,可取得执业医师资格;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者,可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

七、就业方向

可继续攻读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及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或在中医药及相关领域,从事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



中医学专业(学制5年,一本招生)

一、专业关键词

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吉林省“十二五”特色专业、吉林省特色高水平A类专业、学校优势和重点专业。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吉林省世界一流学科培育计划。

二、数字解读

双聘院士1人、国医大师4人、全国名中医4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3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29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3人、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先进个人1人、国家青年岐黄学者2人、终身教授5人、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2人、长白山技能名师2人、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高等教育专家1人、吉林好人·最美教师暨黄大年式好老师1人、省市名中医65人、博士生导师60名、硕士生导师227名。建有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拥有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5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4个,全国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1个,省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21个。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长春中医药大学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教育部中医学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4人,三等奖2人次,省级智慧课堂创新大赛一等奖1人,三等奖3人,近5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教学教改课题192项。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具备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较为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较强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掌握良好的外语知识,较强的传承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医药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培养能够在中医药领域,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工作的中医学应用型人才。

四、主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医古文、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温病学、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伤科学、中医急诊学、针灸学、推拿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传染病学、医学人文等。

五、专业优势及特色

专业优势:中医学专业是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吉林省“十二五”特色专业、吉林省特色高水平A类专业、学校优势和重点专业。具有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吉林省世界一流学科培育计划。

该专业开办于1958年,经过65年的发展历程,积淀了厚重的历史底蕴,人才辈出,享誉医界。以双聘院士仝小林,国医大师任继学、刘柏龄、王烈、南征为旗帜,以全国名中医黄永生、南征、赵文海、王檀,长江学者王檀为领军,建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个、重点研究室2个,省级科研平台37个,主持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专业拥有的平台包括:首批国家临床研究基地(中风、冠心病)、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单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国家中医区域诊疗中心、首批国家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单位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中心、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国家中医紧急救治中心,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平安医院,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等。

专业特色: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秉承“筑基精术、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实施优才教育。学生通过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培养,系统学习和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知识和中医临床医疗技能,强化中医思维方式和方法论的训练,准确把握中医学的本质和规律,专业基础理论功底扎实,具备中医临床各科疾病诊疗的基本能力,毕业后成为能够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工作的中医学应用型人才。

六、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继续攻读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医学类等学术或专业研究生;从事中医有关的临床医疗、预防、康复、保健、卫生行政事业管理等工作。


地址:吉林长春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博硕路1035号 
邮编:130117

网站共被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