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学专业(学制5年)
一、专业关键词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吉林省一流专业、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A类、吉林省品牌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国际针灸师考试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流派传承建设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势特色专科、吉林省重点学科、吉林省示范教学实验中心。
二、数字解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流派建设基地1个;吉林省示范教学实验中心1个;吉林省发改委、科技厅及教育厅重点实验研究室4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数字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优秀课程3门,省级精品示范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20部;主编学术著作155部;主持国家科技部973计划项目1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0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制定世界卫生组织推拿实践标准1部、推拿培训标准1部;岐黄学者1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吉林省教学名师2人、吉林省教学新秀1人、吉林省名中医2人、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2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博士生导师15人。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医药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职业素养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掌握扎实的针灸推拿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对常见病证进行针灸推拿临床诊疗的能力,能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育、科研、文化、产业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针灸推拿学应用研究型人才。
四、主要课程
中医基础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医古文、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金匮要略选读、伤寒论选读、温病学等。
中医临床课程: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等。
西医基础课程:正常人体解剖学、神经定位诊断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诊断学基础等。
西医临床课程:西医内科学、外科学总论等。
针灸推拿学专业课程: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推拿手法学、针灸治疗学、推拿治疗学、实验针灸学等。
特色课程: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流派技术、儿科推拿学、针灸推拿临床实用解剖学、针灸推拿医籍医案选读等。
五、专业优势及特色
针灸推拿学专业于198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经过近40年的发展建设,培养出刘冠军、李一清、纪青山、王之虹、王富春、刘明军等为代表的全国名老中医、国家级教学名师、岐黄学者、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人才。近年来,专业发展以科学研究为引领,总结国家科技部97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研究成果,凝练形成了腧穴配伍规律研究、针灸推拿治疗神经系统疾病、针灸推拿治疗脏腑疾病、中医手法治未病等的多个专业研究方向。专业积极推进国际化发展之路,在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匈牙利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专业顺应国家和吉林省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针灸推拿学专业特色,以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务实作风”的应用研究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人才培养特色,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专业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评选的“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流派”,创办了“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流派传承实验班”,在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等地开办了“3+2”床边教学实验班,培养出大批适应社会需要的优秀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持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支持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等,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精神与临床实践能力。
近年来,专业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注重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更新和完善实验实训教学设备,打造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构建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在全国范围内拓展十余家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同时,持续加强内涵建设,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举办“一师一术、一周一讲”品牌活动,推行“五位一体”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六、就业方向
针灸推拿学专业毕业生能够在各级医疗机构中从事针灸、推拿等相关学科的临床医疗、教学工作以及相关医药行业与健康产业工作。